博鱼·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大兴记忆 那年黄村10000多人去了广场众所周知,我们国家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据相关资料记载咱们的老祖宗早在七八千年乃至万年以上的年代就创造了原始农业。
至于大兴农业的发展,翻翻资料,看到有这样的记载:公元前216年,秦令“黔首自实田”,蓟(大兴古时属蓟)农民得以申报土地,缴纳赋税,获得耕地。农业宜种稷博鱼·体育登录入口、黍稻。可见大兴也是很早就有了比较规范的农业模式和种植技术。
现如今,虽然大兴新城近在首都北京的怀抱,在世人瞩目的天子脚下,但是老百姓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从土里刨食的日子。
新中国成立前的大兴,经济十分落后。农业的发展更是困难重重。我们都知道,大兴和永定河有着不解的渊源。过去,正是这永定河给大兴人民带来了不少的灾难。由于永定河河道迁徙和洪水泛滥,使得大部分土地成为沙丘地、盐碱涝洼地,风、沙、旱、涝、碱“五害”俱全,有段民谣形容得非常贴切:风来滚沙丘,下雨水横流,旱涝都成灾,十年九不收。
恶劣的自然条件加上落后的社会制度,使得大兴地区传统的农业经济长期停滞不前,粮食单产长期徘徊在二三十公斤。
解放后,大兴人民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发扬战天斗地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历经几十年的努力,使一片片荒沙变成了沃土,并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浇灌出绚烂的花朵,大兴农业也从传统走向现代,逐渐成为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中最靓丽的一道风景。
俗话说:“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土地就是农民的命根子。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统治的基础,那么废除封建所有制、进行土地改革,就是新主义的主要任务之一。
废桎梏迎新途。我们知道,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大兴还隶属于河北省通县专区管辖。1950年,中央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提出要“有步骤有分别的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
改革,说白了就是除旧迎新。新中国成立后,依照上级指示,大兴的土改运动在芦城、黄村、孙村等地区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起来。
1949年的11月,县里召开了土改工作会。通过选举,建立了村政权和农会。由农会主持土改工作。就这样各村相继废除了旧的保甲制,建立了新的村政权。当时村里的工作还是由村长、农会主任、粮秣委员、民兵队长组成的领导班子,在土改工作队的领导下进行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事关重大,关系到许多阶层利益,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采取的措施是“有计划分步骤”。
第一步:由农会主持划定阶级成分,按照“土改法大纲”计算剥削量,按是否参加劳动划定阶级成分。剥削量100%定为地主;剥削量在25%以上,本人参加劳动的定为富农;剥削量在25%以下,定为中农。少地无地依靠打长活、打短工为生活来源的贫苦农民理所当然被定为贫雇农。按照群众讨论的意见,三榜分布,划定阶级成分。
第二步:土地粗分。为了使翻身的农民尽快得到土地,1949年底,按中农不动,地主的土地没收,富农的土地征收,进行了土地粗分。广大贫雇农总算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个个脸上乐开了花。
第三步:1950年当时大兴黄村地区在县下乡土改工作队的领导帮助下,进一步核算了剥削帐,进行了土地细分。采取中间不动两头一部分的方法,三榜定案,插牌钉桩,完成了土改,发放了土地证书,使没有土地的贫雇农真正拥有了自己的土地。
据说黄村有个老雇农,从十一岁起就开始扛小活,一直扛到四十多岁。按理说人到中年,又是这么努力的工作,要搁今天怎么也得混个“小资”的生活水平吧。可是他最后还是落个房无一间,地无一垅,一年到头连最基本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还得让老母亲、妻子出去讨饭吃,一个字“惨”啊。地主后分了十几亩地,他打心眼里笑开了花,一家五口整天在地里劳动,见人就说:“这才是给自己干呢。”
自从土改完成以后,各村相继召开了庆祝土改胜利完成大会。有的村还把土改胜利的果实拿出来展览,大会上把地主的地契和帐目焚烧一尽,真是大快人心,老百姓没有不拍手称快的。通过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广大农民在咱党的领导下,打碎了千年的封建枷锁,这才算是真正当了家做了主人。
团结合作,大势所趋。土地改革以后,虽然劳动人民翻身当家作了主人,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也是空前的高涨,经过三年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农业生产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可是,这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什么问题呢?个体农民,特别是土改中获得了土地而缺少生产资料的贫下中农,土改后由于生产条件落后,又赶上天灾不断,生产和生活仍然面临着不少的困难。他们迫切要求增强生产能力,扩大生产规模。所以对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把个体农业引上合作化道路是老百姓的需求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老一辈概都还记得:1950年6月的一天,这老天爷不知道为啥发起了邪火,黄村地区下起了罕见的大冰雹,把小麦都砸在了地里,辛苦半年的劳动果实,转眼的工夫全都泡了汤,百姓再次陷入了生活的困境。“屋漏偏逢连夜雨”,这种困境,也许在物质生活富足的今天,我们根本无法想像当时人们的心情。
为了保证劳动人民最基本的生活、保卫土改的胜利果实,党和政府向黄村地区发放了大量的救济款和生产生活,调拨了大批的救济粮,调拨总算是解决了燃眉之急。
虽然说一时的困难是度过了,但不能总靠救济过日子吧。当时有的群众就说:“咱是发不完的救济款,调不完的救济粮。解放了,翻身了,难道还能老这样下去吗!”广大贫下中农迫切希望摆脱贫困,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寻求迅速发展生产,彻底翻身之路。
话虽这么说,心情也是可以理解的,可是想要在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的基础上迅速发展生产、想要和老天爷较劲那可有点天方夜谭了。
为了帮助获得生产资料的农民兄弟们尽快地富裕起来,1952年,党中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按照总路线的要求,党在农村开始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把个体农业引上合作化的道路,号召农民建立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互助组博鱼·体育登录入口。用集体的力量来战胜灾害、改造自然、脱贫致富。
当时,黄村地区对个体农户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号召农民结成互助组。动员有地的农民和有劳力、有牲畜的农民自愿组织起来,换工种地,互相帮助,以工换工,秋后齐工找价。使只有土地的农民及时耕种,这可是解决了人民群众的燃眉之急呀。大家一起劳动,甭管是抢荒抢收抢耕,都有了很大的便利。互助合作的这种方式当时可是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认可。农民得到了实惠,互助合作的思想在人们的头脑里扎下了根。
要说黄村地区最早建立互助组的,就得说1952年一街组织的两个互助组了。当时每组大概10户左右,两个组的组长分别是王凤起、张福珍。互助组的优越性被广大群众看在眼里,继一街那两个互助组之后,全黄村地区普遍建起了互助组。
互助组虽然在一定时期内推动了黄村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对防止两极分化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随着农业的发展,这种简单的劳动组合也暴露出了它的局限性。
直到1953年,全国开始实施《第一个发展国民经济的五年计划》,中央发出《关于发展农业合作社的决议》。黄村地区在县委的领导下,把注意力转向兴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上,组织号召党员带头组织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初级社的土地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种植。在管理方式上实行土地入股,劳力分红,劳六地四,这样一来就使一些地多劳力少,或缺少农具的群众解除了后顾之忧,有了依靠。当然了,对群众采取的政策是自愿原则:入社自愿、退社自由,但要求党员和团员要起到先锋模范的作用带头入社。合作社只吸收贫下中农参加,不吸收地主富农博鱼·体育登录入口。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在当时整个农村引起了很大的震动。与小农经济相比,这种土地入股、劳力分红、统一经营的合作组织,是自古以来没有过的事。
时间是最好的见证。一年后,合作社的粮食亩产高出了社外农民的30%之多,让群众看到了实惠。生动的事实,教育了农民群众,新生的初级农业合作社的成功,促使广大农民群众在小农经济的世界里进行了一场自我。
到了1954年,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大有遍地开花之势。黄村地区的合作化运动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当时只是一个芦城乡就建起了37个初级社。互助合作,使广大贫下中农尝到了“组织起来”的甜头。
伴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中央《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政策的支持,加快了农业合作化的到来。黄村地区的农业合作化组织向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发展。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实施“土地归集体,取消土地分红,牲口、农具作价归公,完全按劳取酬”这在小农经济的世界里,称得上是一次更深刻的自我,在农村引起了更大的震动。当时来自各阶层的冷嘲热讽,党团员家庭成员中的不同意见也随之而起,但在中央政策的指引下,党团员认定了这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是中国农民的共同方向。
1955年冬,在县委的领导下黄村地区掀起了学习中央《关于合作化问题的决议》的热潮,党的声音传遍了农村和每个角落,广大农民一片欢腾,街头、巷尾、家家户户人们兴高采烈的议论着合作化,走社会主义道路。当年冬天,开展了建社扩社工作。合作社设立了报名站“敞开大门”,欢迎新社员,让很多没入初级社的农民感觉像是“一步登天”,大部分上中农、富农也都入了高级社。
要说这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可以说是汹涌澎湃的大江流水,一浪高过一浪。到1956年黄村地区就全部实现了农业合作化,成立了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年1月15日,在县委的组织下,黄村各高级社组织社员10000多人来到广场,参加了庆祝北京在全国首先完成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大会。由于生产关系的变革,带来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从此在党的正确领导下,黄村地区人民开始了建设新家园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