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鱼·体育总用“墩墩苗”作比喻对干部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善用比喻,是习总重要讲话和文章的一个鲜明特征。习总多次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阐明治国理政之道。
本文梳理了《学习时报》在读书治学版开设的“习总所作的比喻”栏目,与读者一同感悟这些比喻中蕴含的思想力量。
2013年6月28日,习总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干部成长是有规律的,年轻干部从参加工作到走向成熟,成长为党和国家的中高级领导干部,需要经过必要的台阶、递进式的历练和培养……干部多‘墩墩苗’没有什么坏处,把基础搞扎实了,后面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在中国的农耕实践中博鱼·体育,常常能见到“墩苗”这一种植方式:农民在幼苗生长的特定阶段,特意把周边的土壤踩实,有时还延缓给幼苗浇水、施肥。
通过“墩苗”,幼苗与土壤能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根系稳定性得以增强,更加抗风;水肥的暂时短缺,逼迫幼苗把根须扎向更深的土地以汲取营养,使庄稼的根系更加发达,后期也就更能茁壮成长。
习总用“墩墩苗”作比喻,对年轻干部提出多在基层历练的要求,非常形象地表达党对年轻干部的殷切期许博鱼·体育,树立了激励引导广大干部在基层一线磨砺成长的鲜明导向。【详情】
2022年7月13日,习总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固原巷社区考察调研时指出:“社区很重要,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很多工作都要靠社区去完成。”
“线”和“针”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用于缝制衣物的常见物品,通常需要相互配合使用。习总用“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生动描述党政部门事无巨细都需要基层社区配合落实的现状,强调社区工作的重要性及其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特殊地位,饱含对社区工作的重视和期许。【详情】
2022年5月10日,习总在庆祝中国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青年犹如大地上茁壮成长的小树,总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撑起一片天。”
树,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象征意义,常用于指代“有出息的子弟”,如《世说新语·言语》中记载东晋问子侄们:“为什么人们总希望自己的子弟好?”谢玄回答:“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有出息的后代就像馥郁的芝兰和亭亭的玉树一样,既高洁又辉煌,长在自己家中能使门楣光辉。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习总以“小树”比喻青年博鱼·体育,既有十年树木的当下思索,又有百年树人的战略考量。【详情】